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

盜竊網游裝備牟利20萬 5名嫌疑人被批捕

2008年09月18日09:32
  象山5名犯罪嫌疑人被批捕﹔檢察機關認為,虛擬裝備應當屬於玩家私人財產

  侵犯他人虛擬財產,會不會受到法律懲罰?日前,象山縣5名盜竊網絡游戲裝備的犯罪嫌疑人,被當地檢察院批准逮捕。由於近年來類似的網絡盜竊愈演愈烈,而國家缺乏針對保護虛擬財產的相關司法解釋,因此該案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震動。

  今年3月初,蔡某通過MSN認識了一個名為“老虎”的網友,對方聲稱能夠通過網絡木馬程序,盜竊某網絡游戲的賬號和密碼。於是,蔡某以每2元購買一個游戲賬號和密碼,並從“老虎”處獲取了木馬程序。

  隨后,蔡某糾集吳某、周某、張某、周某,在廣州、象山等地,利用盜來的網絡游戲賬號和密碼進入該網絡游戲,瘋狂盜竊游戲角色的虛擬裝備,再在5173網站上出售。

  至8月6日案發,蔡某等5人通過盜竊游戲虛擬裝備,非法獲利20余萬元。

  9月11日,蔡某等5人因涉嫌盜竊網絡游戲裝備,被象山縣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。

  檢察機關認為,游戲玩家為了獲得游戲裝備等虛擬財產,不但投入了體力和腦力勞動,耗費了游戲時間,而且必須繼續支付上網費用和游戲充值卡,才能操控虛擬人物在游戲環境中獲取虛擬裝備,因此它具有價值。

  同時,這些虛擬財產可以在虛擬人物間轉讓、交換,可以由玩家自由處分,因此它又具有流通性。故虛擬裝備應屬玩家所有的私人財產,與有形財產在本質上並無不同,可以構成盜竊罪的犯罪對象。

  名詞解釋

  虛擬財產:網絡游戲中實行虛擬的經濟模式,要想在其中擔當角色,不但必須購買相應游戲的點數卡,還得擁有游戲中的虛擬貨幣。虛擬貨幣既可通過游戲贏取,也可通過現實的電話、銀行卡充值、轉賬或者現金匯款及購買相應的游戲卡充值獲得。現實貨幣在網絡上一經充值后,一般不能套現,但具有財產價值,是虛擬的財物。

  新聞延伸

  網絡盜竊愈演愈烈

  記者在網上搜索“網絡盜竊”,發現相關的話題有數十萬條,全國各地都發生類似案例,而且種種信息顯示,由於目前缺乏相應的保護措施,網絡盜竊行為有愈演愈烈之勢。

  騰訊公司首席行政官陳一丹曾向媒體透露,受商業利益驅動,目前騰訊QQ號碼的盜竊已相當嚴重。高峰時期每天約有幾萬人次填寫申訴資料,反映QQ密碼被盜,一些網絡盜竊分子甚至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。而因為相關法律不健全,他們在打擊盜竊QQ號碼等互聯網犯罪時,面臨很多難題和困惑,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盡快出台針對虛擬財產的司法解釋。

  虛擬財產不可侵犯

  據浙江藍泓律師事務所傅凌志律師介紹,網絡盜竊是以非法佔有他人網絡虛擬財產而出現的一種新型盜竊案。目前,我國現行的法律對於虛擬物品的法律性質沒有明確的界定。但根據現行的司法解釋,我國對公民的私人財產認定包括有形財產和無形財產,而游戲裝備等虛擬財產屬於無形財產,因此以非法佔有為目的,盜竊他人財產應該按盜竊罪量刑定罪。

  盡管目前業界對此類案件處理觀點不一,但在司法實踐中,以盜竊罪處理有關虛擬財產失竊案已成為主流和趨勢。(記者 諸新民 通訊員 汪佳娜)


來源:東南商報



更多關於 網游裝備 的新聞
· 南昌一玩家損失2000元 警方稱難以立案
· 因盜竊網游裝備一男子進派出所
· 萬元網游裝備被盜 卻因法律空白難找回
· 幾十萬裝備貶值 網游玩家權益缺乏維護
· 黑客組織偷盜網游裝備進入“盈利”時代
· 准研究生偷了銷售網游裝備“黑客”的錢
· 百元保護如虛設 2萬元裝備半小時被盜空
· 網游頂級裝備價格沒譜 催生各種騙局
我要發表留言 (現有留言:0條)

沒有留言: